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相关资讯

“新兵”入列丨海湾,我们来了①

发布时间:2025-08-20   信息来源:   浏览量

概要:

 

近期,一批“新新力量”加入海湾

在入职前他们参加

集团的集中培训

拓展训练、专业培训、

座谈会等依次上阵

小伙伴们积极拥抱新变化

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变
他们在培训中有哪些感悟

在新岗位上又有哪些收获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他们说

…………

 

 

海湾化学 周扬帆

 

时光荏苒,入职海湾化学已经一个多月,这段时间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已经逐渐适应工作节奏。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在我看来,思维转变是第一步。从前,作为学生只需要专注好手里的课题,学好书本的知识,完成每一次考试。但在质监部中控三组见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意识到工作更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完成每一项工作,熟悉整个工艺流程才能有更高效率。

有一次在现场取样过程中,面对相邻的两个取样处,我不确定是否取反,带我取样的师傅通过样品的颜色,轻松判断出并未取错,这让我认识到只有完全熟悉每一个工艺节点的特点,才能及时准确判断问题点及解决措施。刚开始化学分析时,我不标准的操作导致数据不是很好,同事耐心的指导以及手把手的示范,帮助我快速学习和适应工作岗位,也让我意识到必须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前一段时间新入职大学生培训,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拓展训练的游戏过程中更是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工作中亦是如此。

身为一名职场新人,我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但我不会因为怕出错就畏手畏脚,我将虚心请教前辈们,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库,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努力成为一名合格“海湾人”。

海湾,是我学生生涯的终点,也是职场的起点。未来永远是光明且温暖的,我会不忘初心、满怀信心,向着自己的梦想奋力前行!

(摄影:邢瑞)

 

 

碱业发展 吕梦

 

前期,集团在石化高技校为我们新入职大学生组织了培训,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拓展训练中的“极速60秒”游戏,它让我深刻感受了团队协作的力量。

游戏一开始,30张印着抽象图案的卡片散落在地,规则要求一人进圈按数字顺序收集,其他人在圈外只能用手势指挥——而那些图案背后藏着的数字密码,得靠我们自己破解。

第一轮比赛,我们仿佛一支缺少指挥的乐团,各自为战。每个人都焦急地比划着,可赛前没有统一标准,动作混乱不堪,信息如零散的拼图,难以拼凑完整。最终,仅完成三张卡片的排序,失败如同阴云笼罩在大家心头。

但第一轮赛后五分钟的复盘,宛如黑暗中的明灯,成为我们扭转局势的转折点。大家围坐在一起,集体回忆图案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将任务细致地按区间分配。同时,统一了手势与确认动作,搭建起团队专属的“无声语言”。第二轮,我们的成绩飙升至二十五张。这背后,是协作模式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团队默契在这无声的交流中悄然生长。

最后一轮,倒计时的“嘀嗒”声如战鼓敲响,当时间仅剩十秒,我们还差三张卡片。但此刻,没有人慌乱。一个坚定的点头,传递出准确无误的信息;一个眼神,明确行动的方向。最后一秒,所有卡片按序精准就位。欢呼声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是无声中同频共振的深厚默契。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团队协作的精髓不在于声音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形成共识并高效执行。当认知对齐、规则明确、信号标准化,团队便能在任何限制下释放出最大潜能,想必在工作中亦是如此。

(摄影:侯希灏)

 

 

碱业发展 刘洪刚

 

初入海湾,我像一株尚未扎根的幼苗。碱业发展的入职培训为我松了土,而集团精心组织的集体培训,便成了第一场滋养生长的春雨。

对我而言,集团培训中的旱地冰壶项目仍历历在目。这项运动不仅考验团队协作,更需要战略智慧。轮到我投掷关键一壶时,目标近在咫尺,却被对手的障碍壶阻挡。我屏息凝神,按照团队商议的策略,稳稳推出冰壶。冰壶划过地面,精准地撞开障碍壶,停在得分区。那一刻,欢呼声响起,队友们的鼓励与击掌,瞬间击穿了彼此间最后的一丝陌生感。原来,融入团队并不难,一次精准的投掷、一次默契的配合,便足以让团队“破冰”。

培训结束后,我回到企业工程设备部实习,开始了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跟着师傅在现场学习给设备管道做保温时,我明白这重复的包裹不是简单劳作,管道是企业的“血管”,我们正在为它穿上御寒的棉衣,每一刀裁剪、每一次捆扎,都关系着设备的安稳运行。

而在备件库整理繁杂的资料时,从最初的茫然无序,到逐渐能按图索骥、分门别类,我仿佛在梳理庞大根系中细微的脉络。每一条线、每一个编号,都对应着现场一个真实的部件、一段运行的保障。这份看似基础的工作,让我明白了“根基”的另一种含义——清晰、准确、有条理的支撑,正是企业高效运转不可或缺的基石。

如今,在海湾的沃土里,我们这些萌新正在各自岗位上舒展枝芽,将每一份努力转化为生长的力量,带着梦想与希望茁壮成长。

(摄影:侯希灏)

 

 

碱业发展 张文杰

 

仍记得七月的骄阳似火,我怀着憧憬走进了碱业发展的大门。从校园到职场,从学生到员工,这一身份的转变让我既紧张又期待。

海湾集团精心组织的入职培训,为我们这些新人的职业生涯拉开了序幕。拓展训练场上,烈日下的团队圣塔活动最令我难忘。我们七人小组需要协作完成汉诺塔的搭建,每人每次只能移动一步。第一轮四个圆环的挑战中,我们虽全力以赴却失败了。但这没有击垮我们,在六个圆环的第二轮比赛中,我们总结经验、优化策略,最终以完美的配合赢得胜利。在飞盘嘉年华、目标市场等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在挫折时相互鼓励,在成功时分享喜悦,更懂得了团队力量的重要性。

培训结束后,我来到碱业发展氯化钙厂实习。从工艺流程到安全规范,领导同事们事无巨细的指导让我倍感温暖,分配到班组后,师傅们更是倾囊相授。记得第一次清理板框压滤机下堵塞的皮带时,汗水浸透了工装,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一线工人的不易。在酸钙反应岗位,师傅手把手教我识别每根管线,了解每个参数的变化。控制室里,储罐液位、原料配比、PH值等数十个数据需要实时监控;现场内外操的配合、生产厂之间的联动更考验着全局意识。

这些天,我既为掌握新技能而欣喜,也深感要成为一名合格操作工任重而道远。站在新起点上,我满怀感恩,感谢集团提供的成长平台,感谢师傅们的言传身教。未来,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在团队协作中贡献力量,为集团企业的发展奉献青春力量。

(摄影:侯希灏)

 

 

海湾设计院 于亚男

 

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憧憬,我走进了海湾。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入职第一个月既充实又新鲜。每天的工作都像一段全新的旅程:从标准规范的学习到设计软件的熟悉运用,从单线图的绘制到与各专业的沟通协作,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感受到设计工作的严谨与挑战。那些在课堂上只停留于书本的知识,如今正在一步步转化为能够落地的成果,让我真切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缩短。

刚开始工作时,我难免遇到一些困惑。面对复杂的图纸和陌生的流程,心中也曾有过不安。但幸运的是,我身边有一群值得信赖的前辈和同事。他们总是耐心解答我的疑问,用自己的经验为我指点迷津,带着我在一次次尝试中找到方向。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逐渐积累经验,开始能独立完成一些基础设计工作。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也让我倍感欣喜。这些成长不仅仅体现在技能的提升,更在于我深刻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海湾文化的温度。

回顾这一个月的点滴,有过压力与紧张,也有过困惑与反思,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感动。从初来乍到的青涩,到逐渐融入团队的笃定,我正在用心记录和珍惜这段起步的时光。每一张图纸的绘制、每一次讨论的参与、每一份方案的修改,都让我更加坚定地认识到:海湾不仅是我工作的起点,更是我梦想起航的舞台。

未来的道路上,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夯实专业基础,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设计人员。我期待在未来能扎实掌握装置设计的核心技能,不仅能独立完成任务,更能在项目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在沟通协调、团队协作中展现更多价值。有一天,当我站在一座拔地而起的装置前,看到它凝聚着我与团队的智慧和心血,那份自豪与喜悦,定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记忆。

“海湾,我们来了!”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承诺。作为海湾的一员,我愿与集团企业一同成长,在青春的舞台上挥洒热情与汗水。未来的每一天,我都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为海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摄影:张迪)

 

 

海湾设计院 李鹏程

 

当走出校园的那一刻,我深知自己即将迎来全新的身份转变,从一名学生到一名海湾人,这不仅是角色的转换,更是一次重新出发。

在最初的培训与学习阶段,我常常感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而现场的实际情况复杂多变。幸运的是,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从迷茫中找到方向。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我已经掌握了CAD、中维等软件的基本操作,逐渐熟悉了作图的规范与标准。

刚开始面对专业软件时,我总觉得界面复杂、功能繁琐,但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与反复练习中,我逐渐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制图任务。师傅经常强调,设计及作图必须严格遵循规范和标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图纸的准确性,更关系到整个装置在建设与运行中的安全性,只有把合规合法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生产的稳定与可靠。

与此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现场对于设计人员的重要意义。走进车间、深入装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将图纸与实际结合,才能发现设计中潜在的问题。现场的学习经历,让我明白:纸上的图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的生产,设计是否合理,最终要接受现场的检验。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渐渐懂得,一个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要素,首先是合规合法、符合标准,这是所有设计的底线与前提;其次是实用性,要考虑到操作人员的便利,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最后是美观性,虽然设计的核心是功能,但合理、美观的布局能够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也展现着一个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未来,我将继续熟悉和掌握更多设计规范与标准,这是一个漫长且需要持续积累的过程,同时,我也会不断提升专业软件的使用技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为今后的设计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只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与严谨的态度,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摄影:隋琦)

 

 

集团本部 杨萍萍

 

几个月前,我以实习生的身份略带紧张地推开财务部的大门,跟随孟懿老师学习资金管理岗位的工作。如今,入职一个多月的我,正以海湾人的身份,在岗位上书写新的故事。我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已从中国石油大学的校园,走进了海湾集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刚开始工作的几周,我每天都要记录数页笔记,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都详细记录下来,而后整理成文档便于以后独立操作。孟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工作细节,她常说:“一个合格的会计,能力可以培养,但责任心必须放在第一位。”这句话成了我职场生涯的第一条准则,也让我明白,会计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在财务部的工作日常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日常办公时,同事们专注投入,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业务讨论时,大家又热烈交流,各抒己见;面对任务,整个团队默契协作,高效完成相关要求。这种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不仅让我感受到团队工作上的专业性,更体会到人际交往中的温度。通过持续的实践操作和向老师、同事求教,我逐渐减少对笔记的依赖,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

未来,我将持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利用业余时间深化理论学习,同时强化财务软件实操能力。在工作中,我将秉持严谨细致的态度,确保数据准确、流程规范,坚守岗位责任。面对挑战,我会勇于担当,积极思考并主导解决方案,在实践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全力以赴为集团创造更多价值。

(摄影:孟懿)




Copyright © 2019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32-89076010  

鲁ICP备140244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青岛

Copyright © 2019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1462号

联系电话:0532-89076010  |  鲁ICP备14024413号  |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