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子站  ·  邮箱登录  ·  OA办公  ·  English

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媒体中心

相关资讯

蓝海扬帆 湾区逐梦 百年海湾的复兴之路

发布时间:2019-11-07   信息来源:中国化工报 徐岩   浏览量

概要:

海湾集团南部董家口园区苯乙烯装置

 

   黄海之滨,琅琊山下,秦皇汉武在此流连,文人骚客为之神往。
  青岛,因海岛“山岩耸秀,林木蓊蒨”而得名,北接群山,怀抱胶州湾。这里是北方滨海的明珠,是琅琊故郡的名城,也是孕育民族产业的一片热土。
  把历史的指针回拨到一个世纪以前,当北京乃至全国的热血青年,为了山东的命运振臂高呼之际,一位名叫杨子生的药商在租界林立的青岛创办了维新化学工艺社。随后,青岛第一化工厂在上世纪40年代末成立。从此,这些中国最早的化工企业的命运,一直和国运连接在一起:在内忧外患中萌芽,在五星红旗下成长,在改革开放时奋进,在市场大潮中拼搏,在新时代涅盘重生。
  跨越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诸多有着悠久历史的化企,汇聚成海湾集团。她从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中走来,跟随新中国的足迹一路前行、发展、跨越,如今已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海湾化学老厂区16平方米石墨阳极电解槽


  深耕易耨 砥砺奋进
  青岛海湾集团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化学工业由萌芽、发展到振兴、崛起的奋斗史。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载深耕易耨,七十载奋楫扬帆,一次次的坚持和蜕变造就了今天的海湾集团。
  海湾集团由海湾化学、海湾精化、碱业发展等10余家控股和参股企业组成,前身是青岛化工局,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岁月。“海晶牌”聚氯乙烯、“双桃牌”分散染料、“自力牌”纯碱、“海洋牌”硅胶、“东岳牌”偏硅酸钠等产品都是行业内知名品牌。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青岛化工受市场及发展空间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发展受阻,一些企业被迫退出市场,亟需进行调整与转型升级。
  2008年,青岛市制定了大规模的老城区企业搬迁计划,海湾集团涉及企业6户,职工近1万人。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反复调研,海湾集团领导班子认识到,站到世界化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全面规划海湾集团的搬迁发展工作迫在眉睫。
  “搬迁之初,我们便提出了‘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这一‘四化’理念,将之作为搬迁总的指导原则,并做到了三个遵循:一是遵循世界化工发展规律,发展高端化工;二是遵循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三是遵循世界化工临港而建的规律,打造自己的港口码头,培育前港后厂发展模式。”海湾集团董事长李明说。
  2010年,海湾集团新河园区和董家口园区先后开工建设。在具体工艺路线设计与装备选择上,确立了20年不落后的目标与定位,坚决淘汰了电石法聚氯乙烯、80万吨/年纯碱等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与产能,先后引进了英国英力士、日本氯工程、德国TGE、美国德希尼布石伟、日本氯工程、意大利KT公司、美国贝吉尔等一批世界领先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趟出了化工发展的一条新路。
  海湾精化染料项目关键设备和技术全部来自意大利、英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通过优化工艺、设备大型化,生产工艺全部实现 DCS 自动化控制,生产装置全面实现自动化、信息化。
  “四化”为海湾集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历经8年的打造,海湾集团一期项目达产后,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将下降到0.55吨标煤,不到搬迁前的1/4,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员工数量从搬迁前的近万人精简至3000余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近10倍;销售收入由搬迁前的50余亿元增长至130余亿元,增长了1.4倍,集团综合实力显着提升。
  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搬迁效果开始集中显现。2018年,海湾历史上首次迈入“100亿俱乐部”,年产值达到109.35亿元。2019年上半年,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48.38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销售收入58.6亿元,增长18.48%;利润4.09亿元,增长19.6%。 
  今年年初,着眼未来,海湾集团确立了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海湾集团北部新河园区分散染料装置


  创新驱动  问鼎高端
  曾是技术领先的行业龙头,又因技术掣肘而举步维艰,而后依靠搬迁升级涅盘重生,历经沧桑,创新的因子已经根植于每位海湾人的血液里,推动企业不断追求卓越,一路奔跑。
  搬迁转型之际,通过引进一大批技术装备,海湾站到国际先进化工企业的肩膀上,但企业在创新路上并没有止步不前,反而在与国际大公司的交流碰撞中找到坐标。创新驱动已上升为海湾发展的第一战略。
  搬迁以来,海湾集团改造关键技术上百项、调整性技术接近500项。截至目前,申请专利89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外观专利1项;参与制定了59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0项,行业标准29项。
  新河园区堪称海湾集团“自主创新”的示范园。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循环经济项目被列入国家工信部清洁生产应用示范项目、入选“2018山东循环经济十大创新科技成果”项目;“一种苯胺黑循环生产工艺”项目获青岛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综合处理高氨氮废水制取硫酸铵”获评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重点支撑技术;“双桃”牌苯胺黑染料被认定为第七批青岛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等等。
  2019年开始,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功获批的基础上,着眼于创新体系建设,海湾集团明确提出,要加大资金投入,研发投入占比对标国际领先化工企业。
  目前,围绕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海湾立足南北两个园区,倾力打造中试基地。同时,瞄准高端,加快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技产业研究院、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目前,海湾科技产业研究院已经正式成立,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海湾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英民告诉记者,“为推动产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强化集团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海湾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接触,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倾力打造开放型、多层次研发平台。同时,高端人才引进也有了突破性进展。有了人才,海湾赶超国际一流化工企业的底气就更足了”。 
  世界着名营销专家沃尔夫冈?谢弗指出,重中之重,产品才是品牌的核心。在挖掘提升现有产品品牌价值的同时,海湾加快了向高端化工的战略布局,为打造高端化品牌奠定基础。
  5月30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省新旧动能办研究确定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优选项目500个。其中,高端化工项目50个,海湾集团30万吨/年高端ABS树脂项目、24万吨/年高端聚碳酸酯用双酚A两个项目入选高端化工方阵。
  近日,海湾集团投资20亿元的双酚A项目在董家口园区举行了专利引进签约仪式,2021年1月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而双酚A再往前一步,就是在智能、物联、汽车制造和大型场馆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聚碳酸酯(即PC塑料)。海湾借助双酚A产品,向下游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市场拓展,迈出了走向高端化工、高端品牌的第一步。
  目前,海湾迈向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的条件已经具备,随着项目的达产,多个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乙烯法PVC二期项目投产后,产能将位列国内乙烯法装置第一位;偏硅酸钠系列产品成为亚洲最大的偏硅酸钠生产基地;苯乙烯、双乙烯酮、分散染料、吡唑酮、二乙芳胺等产品也都在市场占有率上占据绝对优势。
  近期,海湾集团已经明确提出,三年内将海湾化学PVC打造成中国第一品牌,抢占市场新高地。针对重点客户,采用“标准+α”的定制化服务,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的技改技措、指标控制、纯度标准、物流服务等方面,制定任务清单,推动品牌建设全面落地。

 

 

上个世纪70年代海湾精化分厂厂貌


  变革管理  智能升级 
  体制机制决定生产力。自2016年起,实施“五个一体化”战略成为海湾集团改革发展的高频词汇,“五个一体化”既“规划建设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仓储物流一体化、智能管理一体化”。因为历史的原因,海湾集团老城区10余个企业,在过去很多企业之间虽然互为上下游关系,产品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合作空间大,但因为体制机制、地理阻隔等主客观因素,造成了联系松散、各自为战的局面。
  集团“一南一北”两个产业园区的建成为“五个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搭建了平台,首先是拆掉看得见的“墙”,按照产业链关系,实行上下游工艺路线的对接和公用工程的共享,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其次是拆掉“人为之墙”,打破企业边界,实施机构重组,在整合成立海湾化学、海湾精化两个企业的基础上,分别设立偏硅酸钠、硅酸盐两个事业部,对资源实施优化配置。
  未来已来。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海湾集团积极顺应变革,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全域赋能作用,大刀阔斧启动了一系列智能化改造项目,加快对工艺装备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提升;对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与流程再造。
  持续推进组织协同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前提。海湾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互联网时代和数字化升级的大背景下,智能管控为集团实现战略协同、管理协同、业务协同搭建了平台,为集团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向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2018年7月,以海湾集团新办公楼启用为契机,按照企业集团的运行模式,对海湾集团总部实施组织架构与职责的重新调整与确立。按照集团未来发展需要,本着整合资源、专业管理的原则,将集团所属单位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统一归集团管理,并对有关部门进行重新整合,提出了新的用人标准与岗位需求,一个与国际一流公司相匹配的管理架构正在逐步形成。
  推动流程再造是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优的重要举措。2017年8月24日,正式启动SAP ERP项目的实施,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推动流程再造,推动集团加快管理现代化建设进程。
  2018年1月2日,SAP ERP项目正式上线运行。通过打破业务单元内部条块分割,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的全面集成,促进了财务、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对生产、采购、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全面覆盖。
  随着ERP项目的深入实施,在对企业经营业务流程实施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将逐步扩展到经营活动分析、绩效评估、战略决策支持等重要层面,不断实现新的价值创造。
  如今,在这种“大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模式之下,管理的概念从之前的“管企业”,转变为“管区域”:从液体码头,到生产区域、仓储物流,到每台设备,都在智能管理一体化的覆盖之下;每一个故障与变动也都将汇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并迅速得到解决。
  随着ERP项目的深入推进,两化实现深度融合,信息化赋能得到彰显。一方面有效实现了流程企业操作层、调度层、计划层各类数据源的集成和全流程生产过程的集成,提高了生产过程管理的实时性、透明性、可追溯性,实现了管控一体化;一方面与市场、客户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企业对市场与客户信息的处理与反馈更加敏锐,把握市场的能力不断提升。
  “未来我们还要打通各个数据库,实现IT和OT的深度融合,提升集团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比如,设备预防性维护、完善物流管理大数据优化生产等。另外,随着5G的进一步成熟,我们还将结合企业需求,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建设,提升集团管控一体化的水平。”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海湾集团南部董家口园区海湾港务液体化工码头


  严守底线 绿色发展
  在搬迁设计中,通过注入绿色发展理念,经过产业链重塑、产品升级,走上了企业发展与环保良性互动的绿色之路,实现了高质量转型发展。
  “四化”主导,环保先行。环境保护成为海湾集团发展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李明多次强调,无论是什么项目,不管有多大效益,只要环保问题不解决,都要坚决舍弃。
  早在搬迁规划之初,海湾集团就毅然淘汰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采用乙烯法工艺路线生产4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从源头杜绝了汞触媒污染。这比2017年8月生效的《水俣公约》提前了7年。
  2013年,彻底退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纯碱行业,重点建设年产8万吨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循环经济项目。该项目为国内外首套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装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万吨。被列入工信部清洁生产应用示范项目。
  在搬迁设计中,海湾集团前瞻性注入绿色发展、清洁生产理念,通过完善流程,将原材料吃干榨尽,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实现废物资源化,大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是检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企业基业长青的首要前提。在海湾集团,达标排放不是目的,废物资源化才是最终追求。
  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废弃物资源化是3R原则落地典型体现。海湾集团在搬迁设计中,便注入绿色发展、清洁生产理念,通过完善流程,将原材料及废弃物吃干榨尽,富裕能量全部转换再利用,有效解决了废水、废渣的排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海湾化学技术部部长张清亮介绍说,海湾化学在绿色化工园区建设方面,通过过程的安全、环保和节能控制,资源可再生及循环利用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产品与技术方面,海湾化学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采用信息化设备,配齐废水、废气等处理和循环利用设备,最大限度降低“三废”排放量,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全部实现清洁生产。在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他们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并入管网充分利用,每年可节省废热11万多吨,节约资金1600多万元。还有对水的回收再利用,每年可节水140万吨,节约资金720余万元。
  因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突出表现,海湾化学在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环保协会组织召开的“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大会”上,被命名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全国仅有2家氯碱企业获此殊荣。
  同样,北部新河化工园区以“绿色”为主导也展开了一系列技术攻关与探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成为同行业的模范样板。
  海湾精化引进国际先进的环保治理设备以及技术,对“三废”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各项环保设施总投资总计约8亿元。“目前所有国际国内先进的环保设施,我们海湾精化都有。”企业总经理陈安源说。膜装置与MVR装置的优化组合,使得海湾精化形成了一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污水通过膜装置处理之后,产生的淡水用于装置回用,污水则进入MVR装置蒸发再回用。
  2018年1月1日,面对环境保护税的正式开征,海湾精化显得更加从容。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早在2016年底,国家环保税的征收尚在酝酿讨论阶段之际,海湾精化已经开始进一步细化“零排放”框架。环保税征收后,单纯处理一吨固废就比原来增加1000元的成本,这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而按照3R原则对固废进行再处理,并循环利用,却会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
  以海湾精化年产1万吨/年吡唑酮项目为例,通过对含氮废水进行蒸馏,再利用蒸馏出的氨水对海湾精化热电厂的烟气进行脱硫,产生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混合液再作为还原液,用来生产吡唑酮,达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一是解决了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按的处置问题,节约了大量处置费用;二是节约了还原液购买成本,1吨可节约1000余元;三是解决了吡唑酮生产废水处置难题。综合来看,每年可节约原料成本及处置费用5000余万元。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一直以来,海湾集团严格秉承“安全、健康、环保”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将之落实到了制度与行为层面。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做细、做好双基管理,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消除各类隐患,推动安全工作落实落地,投资建设了易燃易爆检测、报警设施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防爆设施、作业场所防护设施、紧急处理设施、灭火设施、智能巡检系统等,有力筑牢了一条安全生命线,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新中国成立的70年,也是海湾集团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70年。海湾顺应城市区域布局调整大势,在“腾笼换鸟”中拉开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序幕,实现了装备、技术、工艺全面升级,产值利润持续攀升。
  跨越百年,弥久而新。展望未来,遒华景明。当新时代吹响嘹亮的前进号角,当新旧动能转换的伟大工程席卷而来,站在百年海湾和“十三五”的转折点上,海湾集团将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实现又一个百年跨越的恢宏梦想而勇往直前,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海湾集团南部董家口园区VCM装置

 




Copyright © 2019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32-89076010  

鲁ICP备140244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青岛

Copyright © 2019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1462号

联系电话:0532-89076010  |  鲁ICP备14024413号  |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青岛